未来文教
 
 *未来学校模式:复合网络中心
网络引入教育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的学校模式将是怎样的?
(09/24/2007 19:35:43,238) [查看全文]
 *中国文化艺术的未来视野
    文化和艺术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表征,其话语兴衰同文化命运紧密相连。当代中国的艺术
(09/24/2007 19:09:26,236) [查看全文]
 *西班牙办的未来学校
  教师通过电脑网络与学生保持联络,向其传授最新的科学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西班牙的塞克中学成功实施了。
  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截然不同。首先,一个被称为“智慧课堂”的400平方米大厅取代了传统的教室。在这里,各门课程的老师都亲临现场,为学生们提供辅导。
  其次,取消了严格的课程表。在“智慧课堂”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课程表。
  第三,除了学校方面组织考试外,学生还应通过电脑定期进行自我考试,以测定学习成绩。
(09/08/2007 18:09:42,197) [查看全文]
 *多元智能理论对未来学校的启示
    我理想中未来的学校,是在以下两个假设的基础上设计的。第一个假设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现在我们已有了强化这种差异的方法)。第二个假设说起来令人伤感,那就是当代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我们也许都希望像文艺复兴时代的男人和女人一样通晓一切,或者至少确信具有通晓一切的潜能。不过显而易见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是不可避免的。我想引起争论的是:我们为自己和自己所监护的人作出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在评估学生个体
(09/08/2007 18:09:14,403) [查看全文]
 *未来学校的教育模式
    学习正在掀起革命,学校即将大翻新,21世纪末来学校的具体雏形,大约有六大特点:第一是全新的校园空间;第二是学习资源来自社区;第三是教材随时组合;第四是流动的教室;第五是企业提供器材;第六是上课环境与自然合一。
    照目前世界发展的趋势,新科技将使学习超越时空,校园界线将延伸到家庭、单位、社区,学习、生活、工作皆打成一片,教室的墙会逐渐隐形化,甚至一天会消失。在校园里,配合更多元与更互动的课程设计
(09/08/2007 18:08:46,339) [查看全文]
 *美国的未来学校
    加州的阿拉曼达--这个恰好穿过旧金山湾的郊区整洁、宁静,它看上去不象那类充满变革的地方,但一项实验正从这里开始,它即将影响到整个加州的学校在下个世纪的外观及教学。
    在一个古老街区角落的一所高中,那里的学生们被称为"学习者",教师们被叫作"促进者"(facilitators)。教室被替换成整洁的工作空间,其中的高技术壁龛被称作"合作壁龛"(collaborationcove)或"数字式编辑棚"(
(09/08/2007 18:08:10,259) [查看全文]
 *网络改变教育的未来
    从问世起,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过。小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至繁琐复杂的商业运作,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甚至变得超乎想象。在这样每个生活角落都深深刻有互联网烙印的世界上,没有人不在互联网横扫一切的影响下改变生活并从中受益。现在,网络和技术发展的步伐已经瞄准了千百年来随人类文明演变而不断发展的教育领域。在国内,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但面临着人口日益增长的挑战,同时也面对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变革。如何有效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再培
(09/08/2007 18:06:13,230) [查看全文]
 *未来的文化精英出自何处
    作家张贤亮在成都一次座谈会上关于企业文化的谈话,引起了诸多议论。署名“天一”的作者在广东的《宝安风》刊出文章,提出了异议。张贤亮在福建的《客家大文化》一九九九年一期撰文答辩。开宗明义,直指矛盾处,张贤亮认为:“现在一些大企业有自办的内部刊物,我觉得这类刊物比很多省市文联作协办的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还有可读性。”据此,张贤亮认为未来的文化精英,“只有出在企业文化人里”。
    如何正确理解“未来文化精英”,并给予有效的
(09/08/2007 18:05:45,200) [查看全文]
 *汉语与二十一世纪
    美国《时代》周刊专文称颂:古老的文字和硅世界的奇特的结合,将给亚洲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汉字汉语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亚洲在历史上早就构成一个“汉字文化圈”。
    日本学者作过统计,日本的哲学概念中,有74、3%是从汉语来的。
    而以汉字为基础,以儒`释`
(09/08/2007 18:04:54,223) [查看全文]
 *未来世纪中国文化的价值
    世纪交替之时,随着中国经济及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文化乃至亚洲价值在未来世纪的作用,成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国外人士纷纷倡言,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说
(09/08/2007 18:04:18,238) [查看全文]
 *视觉艺术未来的三个挑战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视觉艺术是最活跃、最敏感、最贴近生活潮流的脉搏。一百年前的文学作品与今天的相比,我们不可能找到它们完全断裂的语言陈述方式;我们可以喜欢或不喜欢某种技巧以及写作方式,但我们可以认识到它的连续性。视觉艺术的一百年的跨度面目全非,不仅材料、观念、观看方式全变了,甚至得用好几个“什么是艺术“的质疑的基点才可能让人们理解它还和艺术沾边。比如,世纪初的马蒂斯已不被看成艺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杜尚的作品也不被认为是艺术,接着到博伊斯和沃霍尔,在起
(09/08/2007 18:03:20,164) [查看全文]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网站搜索:
 
新闻分类
舒明武未来文摘 (132)
  未来经济 (21)
  未来文教 (11)
  未来科技 (18)
  未来军事 (8)
  未来世界 (9)
  未来企业 (14)
  未来社会 (13)
  未来中国 (16)
  未来生活 (9)
  未来综合资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