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天才的困苦、病态与孤寂

[日期:2014-02-27]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 [字体: ]

 

 

                        天才的困苦、病态与孤寂

 

(舒明武前注:

    选摘自“舒明武作品选集”第七部《天才》第六章中的部分内容。

更详细的内容请阅读《天才》一书。

《天才》一书全文的电子版可以在本网站免费下载。)

 

1、终生贫困的马克思

社会科学大天才马克思,自从选择了批判社会的道路之后,他就基本上没有享受过几天安宁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办报纸,报纸被勒令停刊;办杂志,杂志受到了来自权力和金钱两方面的封杀;去巴黎,遭法国驱逐;去布鲁塞尔,遭比利时的驱逐;最后总算在英国伦敦勉强安顿下来,但却几乎是终生贫困,生活拮据;生育了七个孩子,竟困贫病死去了四个;到了晚年,仍旧是贫病交加……。就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折磨和压迫之下,马克思留下了上千万字的思想丰富的著述,参与了第一国际等重要的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

——黎鸣

 

2、饥饿

饥饿是天才的侍女。

——马克·吐温

 

3、内心那种撕裂的痛苦

天才,人们羡慕,但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何呢?就像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匹克林博士在《天才与神经疾病》一书中探讨的,“人人都以崇敬的心情仰慕创造的天才,但有没有想到他们的另一面可能是侏儒呢?”像是我最崇拜的社会学家韦伯,他十二岁就能绘出欧洲历史的地图;十八岁入海得堡大学即不断和大师辩论;二十五岁获博士,接连发表多篇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三十岁就任教授,一连串的演讲都引起强烈反响。但三十四岁时,韦伯精神崩溃,长期疗养三年。病愈后在四十二岁时发表著名的《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日后一本又一本重要的巨著,让人们品味洞见历史与洞察人性的睿智。

我愈看韦伯的著作,愈能体会他们内心那种撕裂的痛苦。他太聪明,聪明到没什么人能和他分享。他难有知音,难被了解,精神崩溃似乎是宿命。更奇特的,精神疾病的经验却又使他格外有洞见,反而写下了名垂不朽的创造性作品。

天才未必只是在遭遇厄运后才发愤的结果,而更有可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思想本身的力量推动着一个人与自己的时代不合,这种不合没有压垮他们,反而成为他们继续思想的动力。马克思如此,弗洛伊德如此,爱因斯坦也大体上如此。

 

4、一种大悲大痛

天才的痛苦是孤独带来的,这不是一种俗人常有的身的孤独,而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大孤寂。天才从自己身上体味出这份大孤寂,但这孤寂亦绝不是俗人理解的属于个人的东西,而是真理面对谬误孤军作战时的孤独。天才的痛苦便绝不仅仅是面对自我而产生的痛苦,而是面对人类整体的平庸、低俗所产生的一种大悲大痛。

 

5、天才灵感的源泉

痛苦是天才灵感的源泉,假如在生活中都会遂心之所欲,过得舒舒泰泰的,莎士比亚、歌德的诗剧何由产生、康德还会有纯粹理性批判吗?

——叔本华

 

6丢掉了很多常人的幸福

我对天才的感情是无限的崇敬、无限的凄凉。一方面让我极其崇敬,另一方面我真是隐隐同情他们。这种同情并不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同情,而是一个常人对一个异态的人的一种同情。他们一方面是非常的突出,真是像一个油丝一样拉得细长细长,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变成了一个非常脆弱,真是油丝一样长,风一吹就吹断的人。某种意义上他作为常人,他这一面是丢掉了很多常人的幸福,很多常人的情感都去掉了。

——麦家

 

7、替人类的原罪受罚

……天才往往替人类的原罪受罚。他特别缺乏普通的,平庸的智力(不论它是敏锐还是迟钝)所有的冷静。

——周国平

 

8、始终在演一出绝望的戏

艺术天才愿给人快乐,但如果他站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他就很容易曲高和寡。其次,他一般不如此急于求成,对自己真正极大的痛苦也不如此张扬,但是周围的人们便觉得他的痛苦言过其实,让他感觉到自己处于一个不被理解的状态,天才一般不善于对自己的行动解释过多,更不喜欢去辩解,这就在痛苦中更上一层痛苦。第三,舍弃现在,却可以有相当把握指望后世,这是天才痛苦的个性。他可以说是艺术家,却始终在演一出绝望的戏,演出时不能不伤心之至。此时的他是执着的,是坚定的,却是一直在坚持他某些时候自己都明知道是条绝望的路。

 

9、人类共同的泪痕

痛苦常常是伟大事业的母亲。

我们同情天才的激烈的悲苦,但是又庆幸着由于天才儿的眼泪才能在地上开放出芳醇浓丽的艺术之花。他的悲哀和痛苦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亿万生灵共同的苦闷;他留下的作品,是人类共同的泪痕,因此才成为万民共有的世界财富。

——《拜伦传》96

 

10、分娩的阵痛

为了赋予没有意义的人生以一种意义,天才致力于使虚无获得实体,使不可能成为可能,美的创造中分娩的阵痛,原来是天才替人类的原罪受罚,天才的痛苦是人生悲剧形而上本质的显现。

——周国平

 

11、于人生悲乐感悟特深

王国维在《静庵文集·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详论这种天才的苦痛曰:“呜乎!天才者,天之所靳而人之不幸也。端端之民,饥而食,渴而饮,老身长子以遂其生活之欲,斯已耳。彼之苦痛,生活之苦痛而已,彼之快乐,生活之快乐而已。过此以往,虽有大疑大患,不足以撄其心。人之永保此端端之状态者,固其人之福祉而天之所独厚者也。若天才者,彼之所缺陷者与人同,而独能洞见其缺陷之处;彼与端端者俱生而独疑其所以生。一言以蔽之,彼之生活也与人同,而其以生活为一问题也与人异;彼之生于世界也与人同,而其以世界为一问题也与人异。……夫天才之大小,与知力意志之大小为比例,故苦痛之大小,亦与天才之大小为比例。”作为天才人物,浮士德能洞悉人生的本质,故而洞悉与生活本质如影随形的人间的苦痛;王国维以一忧郁气质的学者,能洞悉天才的苦痛,并从中发现与普通人苦痛相通之处,于人生的悲乐是感悟特深者。

 

12、巨大的痛苦

没有巨大的痛苦,就不会完善的天赋。

——享托《大画家传》第2

 

13、未能尽享生命韵律

按理,直线简单,曲线多姿,可有特例,有人走最直接的路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这条直线却不是普通的直线,一直延伸到天边,成为顶天立地的擎柱,从而超越曲线成为永恒。遗憾的是,一旦方向有误或无处突破,那种可怕的力量就会戳伤甚至毁灭自己:为保证直线的无限性把能力提升到极点,相应的,缺点也到了那里,况且过度战斗一曝十寒,未能尽享生命韵律。

 

14、强行欢笑

天才用自傲,对内心小世界的批判来强行支撑、强行欢笑。当“贫穷”到只剩下它时,最伤感也最脆弱:屈原,“以前世而皆缘之,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李白,“世间行乐皆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韩愈,“贫者士之常。”

 

15、手中没有任何一枚金币

天才们心中存在信仰,但因此他们善良,他们困苦,上帝对他们其实无异于摊开的手中没有任何一枚金币,无异于死去的空白! 

                       ——海之贝

 

16、悲才是最终极的力量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悲才是天才最原初和最终极的力量。实际上,从烙上“非凡印”起,就已经与悲剧分不开了:浩瀚的精神在现实中找不到载体,无限的欲望不容于有限的条件、有限的世界,构成了古往今来多少“伤心太平洋”:紧紧盯着未知,,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忽略甚至厌倦了已经拥有的东西,自自然然走入虚无中。

 

17、小而舒适的名望

天才的悲剧在于被小而舒适的名望所束缚。

 

18、由痛苦锻造出来的

如果我们看一看历史上天才人物们的经历,就不能不说,天才是由痛苦锻造出来的,虽然有些天才经历相对顺利一些,但没有一个天才是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天才的经历都充满了坎坷。

假如李白被官方所重用,是否还会写出那么多飘逸的诗篇,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曹雪芹家道不败落,仍然生活在“红楼梦”中,世界上就会少一部伟大的作品。这其中的原因,太史公已作了解释:不平则鸣。一个人春风得意时,不可能写出深刻的作品,因为这时他对人生往往并无深刻的体验;只有痛苦才能锻造出伟大的作品,因为当一个人失意时或历经磨难时,他的思想才有可能清醒而深邃;只有痛苦才能够产生智慧,因为痛苦使人沉思。

 

19、先抵挡痛苦

所谓天才,就是比任何人都先抵挡痛苦的先驱本领。

——卡耐尔

 

20、痛苦必须恰如其分

作为天才来说,他是不应该埋怨痛苦的,要是没有这痛苦,他就没有成为天才的机会。他应该深深地感谢痛苦。他能够经受这些痛苦,应该说是幸运的,这痛苦是他通向将来更大幸福或成功的桥梁。

因此,你要想成为一个天才,那么你就去寻找痛苦吧;你要想造就天才,就把他放到痛苦中去吧。可是,这痛苦是有限度的,制造天才的痛苦必须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如果痛苦太大,则天才就有可能中途夭折;如果痛苦太轻,则不足以造就天才。

 

21、最大的痛苦是人际关系

一般而论,天才最大的痛苦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当二次大战结束,以色列宣布独立,敦请犹太裔的爱因斯坦回去当总统。他回答:“我不适合担任这种牵涉到人际关系的职务。”天才和凡人毕竟是有距离的,天才再谦卑,也无法改变他们与众不同的天性。他们的心智如此澎湃,他们的思考如此敏锐,又如何能与平庸的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呢?

 

22、特殊例外的痛苦

什么是天才的痛苦?——他端出了佳肴,可是人家不想品尝,这有时会使他产生可笑的悲伤和激动,因为他根本无权强迫人家快乐。他的笛子吹起来了,可是没有人愿意跳舞,这会是悲剧吗?也许吧!

当一个人集技能、知识和道德天才于一身的时候,他还有一种更大更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视为世界上特殊的例外……一种非个人的,超个人的,面向一个民族,人类,全部文化以及一切受苦之存在的感觉。这种感觉因其同极为困难而远大的认识相连而有其价值。

 

23、越亮的阳光影子越暗

天才,就是迸发出生命的激情和神圣的职责,思想或行为震撼于世而留下不朽之名的人。人们看到丰功伟绩和光彩熠熠,听到荣荣耀耀和永垂不朽,几度青睐,几多敬畏。越亮的阳光影子越暗,日本作家赤根祥道说:“那些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业绩的人,其经历的痛苦、烦恼、创伤和绝望一定比一般人多!”读达乐从、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拿破仑等的传记,可知一生是一部奋斗史,和自己超常缺陷引起的自卑作战。一句话,天才从这个名字的诞生起,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何利云、范敏

 

24、痛苦越大干劲越大

天才确实具有天生丽质。具有天才本质的人,可以在痛苦中日益成长,痛苦越多越大,他的干劲越大。天才就好像一块火石,你越是锤打,他就越能够蹦出火花。而没有天才本质的人,痛苦稍微大一点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甚至于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一般人是经受不住痛苦之锻造的,稍大的痛苦就有可能致他于死命。

 

25、天才与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

要想成为天才必定得经历上天安排的苦难。天才与苦难是相互联系的。苦难是竖在现实与未来之间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

 

26、“我们为你哭泣!

其实早已把人生投入到某—原则或概念中,一切朝向这个目标的趋势都无法抗拒,正如听凭激流冲向大海一样,势必被浪涛席卷而去。—旦到了顶峰,发现无论怎样努力都只能陷入机械重复中,就灯枯油尽了。重复是这些不安的精灵们最恐怖的力量,在幻觉诱使下极易回归元始,“气在人在,气去人亡”。他们说:“我流血了,就流尽这血吧。”历史说:“太阳还在,星星还在,该当卷士重来!”人们说:“天才,我们为你哭泣!

——何利云、范敏

 

27、身处闹市也感到孤独

真正能够理解孤独的意义的人是大彻大悟,大智慧,大无畏之天才。

天才即使身处闹市也感到孤独,与时代的喧哗格格不入。天才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错误,在世人眼里,天才往往与疯子没有什么区别。啊!尼采,梵高,卡夫卡,海子,他们都是人群中的弱者,生活的低能儿。他们拥有的,是彻底的孤独。就像一个独立运转的小宇宙

——醉墨颓残

 

28、闲暇是至高的善

天才的头脑为了要客观地看出世界的现象,他好像置身事物之外似的,只把它当作观想的对象……

唯有极高的睿知力,所谓“天才”方能达到这种求知的强度,它投入整个时间和精力,力图阵述他独特的世界观,或者用诗,或以哲学来表达它对生命的看法。因此他急需安静的独处,完成他思想的作品,所以他欢迎孤独,闲暇是至高的善,其他一切不但不重要,甚至是可厌的。

 

29、与自己的心灵交流

天才惟一减弱痛苦的可能便是回避与俗的人打交道,他们可以选择隐居,选择与古人和书籍为伴,那将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交流。而最好的方式是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自己作自己的朋友,将他们的思想写成文字,昭示后人。

 

30、耐得住寂寞

天才是需要独处的。天才是需要时间做白日梦的。天才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

 

31、不易遇到相知相惜的知己

天才的生活常是孤独的化身,因为天才原本就极为少数,喜欢孤独的学习思考,天才的脑神经思维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整个世界,甚至是未来宇宙时空。这也就是启发世界的主要原因,以天才的脑神经纤细思维为基因,融入到身体的血液中,藉着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脑髓,再透过量变产生质变,转化成细腻思维的智慧来。

具有这种脑神经思维的天才,往往会发生种种不利于他的事情来,甚至于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与误解。加上天才的思维所创造出来的形而上智慧,根本一无是处,甚且不见容于当下的时空背景,所以不容易遇到相知相惜的知己,偶尔遇上一二深交的朋友,也很难长久在一起。

 

32、清高的孤独

有一种清高的孤独,是巨人和天才所必不可少的。

——雨果

 

33、孤独是赖以生存的法则

天才大多思维敏捷、远见,思想超越现实的种种局限。天才大多在众多领域创造出财富。纯理性驾驭了他们整个生活包括常人未注意到的细节。孤独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则,只有这样才会打破世俗的僵局重新组合自我,构建出任何层面都俱备高瞻远瞩的认知,最大限度开发出自身的潜能。

 

34、疏远世界与事物

为了产生独到的,非凡的也许甚至是不朽的思想,不妨在若干时刻内彻底疏远世界与事物,使最普通的对象与过程显得完全新奇而陌生,正是这样它们的真正本质才能展现出来。

 

35、在最狭隘的环境里

天才到必要时倒宁愿往在最狭隘的环境里,如果这能保证他自由运用他的时间,来发展和应用他的智力,也就是为他提供异常珍贵的闲暇。

——叔本华

 

36、常常疏远他人

天赋之才常常疏远他人,只因已身所具备的已绰绰有余,不需也不能在他人中获得什么……

 

37、在孤独中培养

天才在孤独中最易培养,性格在暴风雨中最易形成。

——塔索

 

38、忍受绝对的寂寞

沙漠,原是天才内在的气候。绝顶的天才,原就命定了要忍受绝对的寂寞。

——《余光中散文》262

 

39、劳伦斯悲惨的晚年

   一身狂热情感的劳伦斯,在漂泊中探索,在流浪中积蓄,在旅行中写作。在劳伦斯生命的晚年,在他漫漫地颠沛流离中,他又一次给世人,给文坛带来了新的惊喜,他又奉献给人们一部“奇异”的大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是他血和泪的结晶,这是他心灵的呼唤,这也是他最后的奉献!

  但是啊,祖国母亲对天才游子的这最后一次诉说,没有从容的倾听,没有宽容的笑脸,没有高抬贵手,也没有丝毫松懈批判的频率。新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查禁了,连相距天涯海角的美国也对该书动了禁刑,更为不幸的是劳伦斯因不得申请版权,而遭到全方位的封杀。

  倾听着暴风雨般地批判之声,抚摸着日甚一日的衰弱的病体,追忆着自己人生旅途的不幸和苦难,这位坚强的英年才子竟然无法克制了———劳伦斯淌泪了。

创作的辛劳,疾病的折磨,战争的摧残,查禁批判的打击,一场场,一种种,一次次的苦难终于耗尽了劳伦斯的心血,多灾多难的天才劳伦斯终于垮了。

    1930年3月2晚10时,这位“浸满情欲的天才”劳伦斯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他的脸变了颜色,面颊和下颚松垮了。死神已经摄住了他。死神到来了,劳伦斯死了。

 

40、孤独感、忧郁和惆怅

也许,人才在教室,课堂上真培养,天才则在孤独中自己成长。

一个人越是不同于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这是非常不幸的……

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身上,包括伟大政治家,根本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恒伴随着一种根本的忧郁和惆怅。

——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275

 

41、天才的生活是孤独的

天才的内在苦闷是不朽之作的源泉,他们有时陷入梦幻似的沉郁,有时又显得激烈的兴奋……

天才的生活是孤独的,因为天才原本就极少数,所以不容易遇到知已,和常人相处也显得格格不入……

 

42、天才痛苦的来源

天才经受的打击越大,他的斗志越坚,他永远不可能取得胜利,却永远有更新更沉重的痛苦落到他的心头。他的伟大正在于他的不可取胜,在于他的永远的痛苦。与柴米油盐短缺的贫困的痛苦相比,与身体受创击的痛苦相比,与个人生命磨难的痛苦相比,天才心灵经受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他们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可见的物,也不是来自公众均有的情感,而是来自对人类整体生存意义的质疑。

 

43、最为敏感的上帝的子民

不可以要求天才是些无视孤独与痛苦的人,天才是最为敏感的上帝的子民。

 

44、一种惊天动地的大痛苦

天才真理在握,救世济民之心存于胸间,但是,眼前的这些俗众使他毫无施展能力与实现理想的可能。他爱他们,面对他们的麻木与荒谬却心生愤恨。眼看着生命归于流水,人类毫无前途可言,天才的痛苦成为一种惊天动地的大痛苦。

 

45、爱伦·坡不如意的一生

爱伦·坡是一位浪漫、神秘的天才诗人。他注定了要像一个忧郁的巨人一样大步跨过美国文学的篇章。然而这位巨人一生的经历却非常不如意。由于酗酒嗜赌,他曾经被弗吉尼亚大学开除过。后来,因为他不守校规,在他应当到外面操场上去持枪出操的时候,却坐在宿舍里写诗,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后来就被西点军校开除了。

 

46、死后无人送葬莫扎特

也是这位5岁就可以作曲,6岁创作小步舞曲的天才作曲家。1781年因为不满萨尔斯堡大主教对他的蔑视和管束愤而以辞职作为抵抗(另一种说法是被辞退,我倾向于相信是他主动离开)到维也纳走上自由音乐家道路,他的全部作品因此开始洋溢着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可是这种书生式的追求独立生活和自由的代价对他来说是惨重的,对我们来说也是遗憾的,他因此穷困潦倒、早早结束了年轻生命,甚至死后无人送葬——出殡那日的暴风雪让送葬的人纷纷折回,而他在贫民公墓的遗体再也无迹可寻。

                          ——小昭

 

47、拜仑式的厌倦

    在拜仑的个性中,最触目惊心的特征便是这深入骨髓的厌倦病。他又把这个特征投射到创作中,从哈洛尔德到唐璜,他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患有这种病。他的妻子,那位有严格的逻辑头脑、被他讥称为“平行四边形公主”的安娜贝拉,关于他倒下过一句中肯的断语:“正是对单调生活的厌倦无聊,把这类心地最善良的人逼上了最危险的道路。”他自己也一再悲叹:“不论什么,只要能治好我这可恶的厌倦病就行!”为了逃避无聊,他把自己投入惊世骇俗的爱情、浪漫的旅行和狂热的写作之中。然而,这一切纵然使他登上了毁和誉的顶峰,仍不能治愈他的厌倦病。他给自己作总结:“我的一生多少是无聊的,我推测这是气质上的问题。”

    拜仑,如同他自己所说,是个年轻的老人。临终前,他告诉医生:“我对生活早就腻透了。你们挽救我的生命的努力是徒劳的。我来希腊,正是为了结束我所厌倦的生存。”

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何况除了肉体欲望之外,人还有精神欲望,后者实质上是无限的。这种无限的精神欲望尤其体现在像拜仑这样极其敏感的天性身上,他们内心怀着对精神事物的永不满足的欲求,由于无限的欲望不可能通过有限的事物获得满足,结果必然对一切业已到手的东西很容易感到厌倦。

                          ——周国平

 

48、牢狱、流放与俄罗斯作家

    写出长篇回忆录《往事与记忆》的俄国作家赫尔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沙皇专制统治时说:“在我们这里,谁敢把头伸到沙皇权标所划定的高度之上,可怕而悲惨的命运就会落到他的身上。我国文学的历史不是殉难者的列传,便是一系列苦役的实录。”事实正是如此。俄国许多进步作家都遭受过牢狱之灾和流放之苦。赫尔岑从35岁起被迫终身流亡国外。车尔尼雪夫斯基从33岁起坐牢、遭流放共11年。这位伟大的作家,在18626月被沙皇反动当局逮捕后,在潮湿、阴暗的牢房里表现出了惊人的英勇和坚强的精神,在被囚禁的日子里,他翻译过许多著作,写过许多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小说《怎么办?》就是在牢房里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写成的。

                             ——平凉人

 

49、苦难与天才

    人们不禁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

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说清。但人们分明知道,弥尔顿、贝多芬和帕格尼尼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一个成了哑巴!——或许这正是上帝用他的搭配论摁着计算器早已计算搭配好了的呢!

 

50、排山倒海般的无聊

(有的天才)心比天高,“指江山,激扬文字,粪士当年万户侯”,“自古少年春风,笑小草浪花空度日”,一切变成了微尘——最强烈的意识能吞下天下的一切,最强烈的意识能熔化—切的—切!现实世界容纳不了,闯入虚无中。像是用玻璃隔开,浑身软绵绵的,五官好像麻木了,对任何刺激无反应,—切与已无关,一切与己无缘,心中—片茫然,疑是到了彼岸,说累不是累,说疲倦不是疲倦,信心、感情、意志、精神不知哪儿去了,根本敌不过那排山倒海般的无聊,人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显得别样的脆弱和无能,仿佛风能把人吹倒,草亦能把人绊倒,其实,不用外力都快要支持不住倒下了。

                       ——何利云、范敏

 

51、痛苦对于天才的作用

一个人春风得意时,不可能写出深刻的作品,因为这时他对人生往往并无深刻的体验;只有痛苦才能锻造出伟大的作品,因为当一个人失意时或历经磨难时,他的思想才有可能清醒而深邃;只有痛苦才能够产生智慧,因为痛苦使人沉思。人在得意时所写出的多是颂歌,颂歌一般不会深刻,只有被歌颂的人爱听,别人不见得也爱听,因此其生命力大多是短暂的;人在痛苦中所写的作品,常是批判性的,这种作品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应该感谢那些给天才制造痛苦的人,因为,若是没有他们制造的痛苦,天才就不可能产生。

作为天才来说,他是不应该埋怨痛苦的,要是没有这痛苦,他就没有成为天才的机会。他应该深深地感谢痛苦。他能够经受这些痛苦,应该说是幸运的,这痛苦是他通向将来更大幸福或成功的桥梁。

                      ——严春友

 

52、一生用痛苦换来欢乐

1826年冬,贝多芬因为替侄子奔波劳累,在维也纳病倒。1827326,在风雪交加中,在一声响雷中,贝多芬离开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53、托尔斯泰的苦恼与厌倦

    小说的主要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描写外,还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恼正是托尔斯泰的苦恼。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在宗教狂乱之后,他发现民众的简单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54、权威对天才的迫害

翻一翻解恩泽主编的《科学蒙难集》就可以看到,权威对科学新秀的压制、批判、讽刺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所遇到的阻力和压制甚至是迫害就更严重。如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创立的非欧几何学,刚一问世时无人问津--当然这是由于没有人看得懂;然后就激起了俄国一流数学家和科学院士们的恼怒,并引来了他们的讽刺挖苦和批判,说他连数学常识都不懂,最后还撤消了他在大学里的一切职务。他最终在郁闷中死去。在他死后十多年才得到数学界的承认。德国数学家康托尔(1845-1918)是集合论的创立者,但他的理论一提出就遭到了包括他的老师在内的许多数学权威的强烈反对,认为集合论有趣,但不是数学;还有的数学家讽刺集合论是一种疾病。这样,一方面使康托尔的论文迟迟得不到发表,另一方面也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困难,他收入微薄,生活窘迫。最后这位数学家成为精神病患者。

                      ——严春友

 

55、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冲突

    这个人的生活和思想之间,原来的确有着一种自我纠缠的独特关系,这种独特关系是他作为天才的自我锤炼和自我纠缠,是他的难以摆脱的命运。《海盗号》事件不过是让它表面化了而已。一个如此的“个人”,带着如此“无限性”的悲哀、痛苦、幸福、绝望、信念、信仰等等,怎么可能与“有限性”的人群和平共处呢?

                      ——孤独天才

 

56、那些结局惨烈的天才

荷兰大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黄得令人眩目令人震颤令人绝望。他虽然怀有天才的梦想和雄心,却一生贫困潦倒不曾得志。梵高把耳朵割下了一只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情人,最终精神分裂凄凉的死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如果天才的画家没有疯狂,他也注定要把贫贱的生命,祭奠给神圣庄严的艺术殿堂。因为画家那颗热烈憧憬的心,只有在那里才会平静才会找到唯一的灵魂出口。写出《老人与海》和《别了,武器》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这位遍体鳞伤的一战老兵,竟在生命的垂墓之年,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自己!还有台湾的女作家三毛,大陆上的著名诗人海子和徐迟,他们最后的生命舞蹈,无不源自于现实对心灵的压迫,源自于文人的理想和浪漫。

 

57、雪莱的1822

1822年7月1,雪莱和好友,乘他自己的双桅船“堂璜”从勒瑞奇前往莱航,去会见拜伦,七月八日返航途中,这位年仅29岁的青年诗人,如鲁迅所说:“暴风猝起,益以奔雷疾电,少顷波平,孤舟遂杳”,他竟溘然长逝已去。后之来者,有多少人能不为雪莱的不幸而黯然神伤!而在当时,除了他的妻子和他的好友拜伦、利·亨特和特列劳尼之外为他哀悼、为他哭泣的,如果还有,也屈指可数。幸灾乐祸的倒不乏其人。伦敦的一家报纸文章开头一句竟是:“雪莱,现在知道有没有上帝了”。他的父亲甚至已断绝生活费相威胁,禁止他的未亡人发表任何文字记述他的生平。  他的骨灰埋在罗马,墓碑上镌刻着两个拉丁词构成的墓志铭:Cor Cordium——众心之心;还有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的三行诗句:  他的一切并没有消逝,  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  已变得丰富而又神奇。

 

58、一生经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狄更斯

向来不轻易褒奖人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毫无保留地称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一个世纪里所曾见到过的唯一的一个天才”。人们不会怀疑,这么杰出的人物,无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了;大概绝对想不到他一生都在经受着精神疾病的折磨,而且在五十七岁即187068日夜,突然因脑血管破裂,倒地昏迷不醒,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

                      ——江上渔楼岗京

 

59、家境艰难的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生。1837年父亲苦苦经营的工厂破产,被迫去俄国谋生,母亲一个人在家领着三个儿子生活,1842年全家才又团聚。没几年,父亲的经营再度失败。

                      ——李斯特编著《诺贝尔传》

 

60、天才伴随忧郁的原因

天才所以伴随忧郁的原因,就一般来观察,那是因为智慧之灯愈明亮,愈能看透“生存意志”的原形,那时才了解我们竟是一付可怜相,而兴起悲哀之念。

                      ——叔本华

 

61、天才与苦痛是如影随形的

唯有天才,才能洞悉人生的本质;也唯有天才,才能洞察人性的庸俗。观察入微,洞悉人生而来的苦痛,也就成为天才的特有报偿了。天才之与苦痛,竟然是如影随形的!

 

62、孔子的痛苦与担当

伟大的天才是在为全人类受苦。就说孔子吧,生前惶惶如丧家之犬,就是快死了也不忘高唱一曲:“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这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担当精神足以叫人感动得流泪。

 

63、天才是人类的病态

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它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一个人要伟大,不能不付代价。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凡具有生命的东西,同一切生物一样有它多灾多病的童年。

                       ——巴尔扎克

 

64、很难与之交往的列维坦

俄罗斯伟大的天才画家伊萨克·列维坦也是个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大家也很难与他交往,而自己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有多次打算自杀的经历。

    ……  ……

人们可以发现,伟大画家列维坦很少画人物,而更多画风景画。原因很简单———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难得同他们打交道。他只有几张画上画有人,但不是他画的,而是朋友的手笔。

画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因此几次打算自杀。等摆脱忧郁状态之后,他又变得格外兴奋,像小孩子一样淘气。而且年复一年,这种间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不过事情也真怪,那几张最阳光灿烂的风景画都是在极度抑郁状态下画的。

                        ——jingt

 

65、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病态天才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天才。他在室内一边走一边口授创作时,经常像约翰逊那样,每回走到壁炉跟前都要在炉上面敲两下;更奇特的是他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随着焦躁不安而发作癫痫,手脚发抖、全身抽搐、嘴唇青紫、脸颊通红。但在这发作和苏醒中间的一个间歇的瞬间,他的意识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理想境界,在这个时候,他的知觉异常灵敏,意识异常清晰,思维异常活跃,这是他自己平时和其他一般的人所难以企求和达到的。这使陀斯妥耶夫斯基能够像他的研究者、著名学者米;巴赫金说的,有可能这就是所谓病态天才的特有天赋!

 

66、偏执反常的波特莱尔

法国现代派的著名诗人夏尔·波特莱尔(《恶之花》作者),失语症及半身不遂夏尔·波特莱尔有几首情诗被认为已经达到不朽的艺术顶峰;同时他还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但他却是一个十足偏执反常的人。波特莱尔从家族遗传来的精神病,使他从童年时起就充满幻觉和妄想;对生活的狂喜迷醉和恐怖战栗,使他的知觉时而极端敏感时而又麻木迟钝,这是他自己也能感觉到的一种对立的情绪。这些都导致他把人生看成是“可厌沙漠上的恐怖的绿洲”,从而决心要设法逃离。

 

67、尼采:我的时代还没到来

    一个普通的学生默默地走到一座(尼采的)雕像面前,这个人曾经走在时代的癫狂世界里,然而那时候无人理解他,近乎被曲解。他静静的观望着这座出神的伟大巨作,现在他被人理解了,近乎成为这个时代里的人们的信仰者。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一切生,一切死,从无到有,死而复生。

正如这个伟大的雕像活着的时候所说,我的时代还没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68、天才的生活常是孤独的化身

因为天才原本就极为少数,喜欢孤独的学习思考,天才的脑神经思维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整个世界,甚至是未来宇宙时空。这也就是启发世界的主要原因,以天才的脑神经纤细思维为基因,融入到身体的血液中,藉着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脑髓,再透过量变产生质变,转化成细腻思维的智慧来。

 

69、妄想幻觉的人或者精神错乱的人

隆布罗索说:“事实是,不要说有众多的天才人物在他们一生的某个时期,都是妄想幻觉的人或者精神错乱的人,或者像(意大利哲学家)维科(Giambattista Vico)那样伟大的一生都是在发狂的人,还有多少的大思想家,他们的一生都表明他们是偏执狂或妄想狂。”隆布罗索特别举了叔本华的例子,说他“向我们表现出是一个十足的疯狂的天才”。他就叔本华的妄想狂症状说:“他总是住在低层,以防发生火灾;不放心让理发师为他理发;把金币藏到墨水瓶里,把信压在床单下。他害怕拿起剃刀,害怕不属于他自己的杯子会传染某种疾病……”叔本华的一位传记作者证明说:“坚信‘天才和疯狂相互为邻’的叔本华本人并不反对隆布罗索把他列入天才与疯癫者之列。”

 

70、忧郁、疯狂与灵感

菲奇诺“把亚里士多德的忧郁症天才的概念与柏拉图的疯狂灵感的思想结合起来,因而是将天才和今天被认为是抑郁性精神病联系起来的第一人”。

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对天才的发生更是谈得很多,如什么“神经有了毛病”,是“病态的结果”,…… 

(注:

 以上只是第六章的部分内容。)

 

                               2014227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天才的事业与成功
下一篇:天才与时代、国家与社会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